document.write('
') 記敘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的題型,如何才能拿到這類題型的高分呢?新東方在線中考網整理了《2017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講解:表達篇》,供大家參考。
點擊下載: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復習專題
在主旨篇和層次篇中我們分別講述了如何把握記敘文的主旨和層次,從整體上去認識記敘文,了解主旨可以幫助我們明白文章的立意和作者寫作的意圖,以便我們在做題時有所依據,因為無論怎樣的出題方式,都是基于對文章的理解的基礎上的;了解層次,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文章的脈絡,在做題時能夠迅速定位。記敘文中還經??疾斓氖顷P于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對于同學們來說,似乎充滿了偶然性,但是對這樣的考察,答題是有一定的模式的,你相信嗎?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給大家揭曉其規律性。
如何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什么叫做文章的表達方式,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一點。文章的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在記敘文中主要的表達方式就是記敘,這是勿庸置疑的,其余的像描寫、抒情和議論的出現,在記敘文中一般都有特殊的作用。
1.議論: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揭示某種道理;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2. 抒情:抒發作者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題。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3.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
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應該具體結合文章來分析,當然我們要首先知道,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別反映的是什么。
人物描寫:1) 肖像描寫:可以表現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如《賣炭翁》中的"兩鬢蒼蒼十指黑",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艱難,比如說,一個人"衣衫襤褸,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無情的皺紋。"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生活比較操勞、艱辛;一個人 "腦滿腸肥,大腹便便"可以看得出這個人養尊處優,生活腐敗;一個人"純凈的眼神"可以看得出這個人心地純凈、無邪等。
2) 語言描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性格、身份地位、教育程度等。一個滿嘴粗話和一個滿嘴"之乎者也"的人必然是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可能是一個對生活滿腹牢騷,事事不順利的人;后者可能是一個知識分子,略有些迂腐。我們知道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暴發戶、一個屠夫、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他們說話都是不同的味道和腔調。語言描寫也可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心理,比如說,一個人講話結結巴巴,說明他或者緊張,或者心虛,或者害怕等等;最后,語言描寫也可以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說話大大咧咧口無遮攔的人,一般都開朗外向;說話總是要仔細斟酌的人,必然是謹慎小心的。由此類推,因此,語言是我們了解一個人的要道。
3) 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修養等。心理學上說人的心理活動常常會通過一些動作來表現出來,比如說緊張的時候會絞手指,撒謊的時候常常眼神游離等等,從一些細微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當時的心里狀態,在《變色龍》里,奧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脫衣服和穿衣服來掩飾自己出爾反爾的尷尬。為什么說動作描寫反映個人修養呢?道理很簡單,吃飯亂扒的人和吃飯的時候總是慢條斯理,有章有法的人,個人修養必然不同,叼著煙,翹著二郎腿的和那些危襟正坐的人必然不同。
4) 神態描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他的臉噌地紅了"、"芳芳的眼簾垂得低低的,一顆斗大的淚珠滑落……"這樣的句子都屬于神態描寫,神態的變化可以反觀到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比如"臉紅"這一變化可以反觀到"他"當時害羞的心理狀態;"眼簾垂得低低的"可以看出芳芳當時的悔恨和懊喪。
5) 心理描寫:可以看出當時人物的心理活動。這句話看似廢話,其實不是,怎樣說呢?我們下面看一段心理描寫:"劉寧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送不送這個禮呢?送吧,實在是丟人,良心上覺得過不去;不送,孩子升學的事情到底怎么辦才好?"這句話就是心理描寫,答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這個心理狀態概括出來:這句話屬于心理描寫,反映了劉寧當時對于是否送禮的矛盾心理。因此心理描寫是寫出了人物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的心理。這一點一定要指稱清楚。
環境描寫:環境描寫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不同的環境描寫方式,對文章來說作用不同。
1)自然環境描寫通常有四種作用:一、渲染某種氣氛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作用;以魯迅的《藥》為例,開頭對時令的描寫,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突出特征:陰暗、凄清,還有幾分恐怖,從而渲染了夏喻就義時沉寂而肅殺的氣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自然環境的描寫,往往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作家為了表現人物豐富的心境、復雜的性格,往往要為人物設置多種不同的自然環境。如峻青的《黨員登記表》,有一段文字是寫黃淑英走向刑場時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個粉妝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靜。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鮮空氣,抬起頭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烏藍烏藍的,寥寥的幾顆晨星在閃爍著將熄的光芒。啊!媽媽,天晴啦!" 此刻黃淑英正走向刑場,而她感受到黎明前的雪野是一個粉妝的世界,因為她正是為這無限美好的江山而獻身,寥落的晨星表現出了她對革命勝利的堅定的信念。
三、推動情節發展
情節發展與環境描寫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環境描寫要以情節為依據,情節發展離不開環境描寫。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作者寫了"風大雪緊",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御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被搖撼、壓倒,林沖才被迫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進了山神廟,才用巨石頂住大門,才因此偶然聽到陸謙等人的談話,林沖才奮起殺敵復仇。在這里環境描寫直接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四、暗示社會環境
一般來說,自然環境的描寫同時也暗喻著某種社會環境,如《黨員登記表》中有一段寫刑場的文字:"沉默、寂靜。聽得見寒風掠過雪地揚起的煙霧般的雪粒的沙沙聲,聽得見溝底下水在冰下流動的丁冬聲,聽得見不遠處狗子們為爭吃死尸的咆哮聲,也聽得見四面村落里雄雞報曉的喔喔聲……"黎明前的黑夜,寒風的沙沙聲和狗子的咆哮聲象征著罪惡勢力的掙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聲和雄雞的報曉聲,則預示著春天和黎明的到來。這樣寫法在高爾基的《海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2)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是揭示時代背景,探究人物性格的時代根源;如魯迅的《阿Q正傳》和《孔乙己》等,都出現了明顯的社會環境描寫,從社會環境入手,我們可以分析阿Q的性格和孔乙己的性格和命運產生的根本原因,明確他們所處的時代特征。
這篇文章我們闡釋了記敘文知識點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表達作用的問題,并且重點闡釋了描寫的作用,同學們在閱讀記敘文時,請自覺地參照我們提供的信息,一定可以幫助大家解決所有的表達方式的問題。
來源:新東方在線論壇